德宏  
A   安徽
合肥 芜湖 蚌埠 淮南 马鞍山 铜陵 安庆 黄山 滁州 阜阳 宿州 巢湖 六安 亳州 池州 宣城
B   北京
北京
C   重庆
重庆
F   福建
福州 厦门 莆田 三明 泉州 漳州 南平 龙岩 宁德
G   甘肃
嘉峪关 兰州 金昌 白银 天水 武威 张掖 平凉 酒泉 庆阳 定西 陇南 临夏 甘南
    广西
兴安 南宁 柳州 桂林 梧州 北海 防城港 钦州 贵港 玉林 百色 贺州 河池 来宾 崇左
    广东
广州 韶关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江门 湛江 茂名 肇庆 惠州 梅州 汕尾 河源 阳江 清远 东莞 中山 潮州 揭阳 云浮
    贵州
贵阳 六盘水 遵义 安顺 铜仁 黔西南 毕节 黔东南 黔南
H   河北
石家庄 唐山 秦皇岛 邯郸 邢台 保定 张家口 承德 沧州 廊坊 衡水 宜昌
    黑龙江
哈尔滨 齐齐哈尔 鸡西 鹤岗 双鸭山 大庆 伊春 佳木斯 七台河 牡丹江 黑河 绥化 大兴安岭
    河南
淮北 郑州 开封 洛阳 平顶山 安阳 鹤壁 新乡 焦作 濮阳 许昌 漯河 三门峡 南阳 商丘 信阳 周口 驻马店 永州
    湖北
武汉 黄石 十堰 襄阳 鄂州 荆门 孝感 荆州 黄冈 咸宁 随州 恩施 仙桃 潜江 天门 神农架
    湖南
长沙 株洲 湘潭 衡阳 邵阳 岳阳 常德 张家界 益阳 郴州 怀化 娄底 湘西
    海南
海口 三亚 五指山 琼海 儋州 文昌 万宁 东方 定安 屯昌 澄迈 临高 白沙 昌江 乐东 陵水 保亭 琼中
J   吉林
长春 吉林 四平 辽源 通化 白山 松原 白城 延边
    江苏
南京 无锡 徐州 常州 苏州 南通 连云港 淮安 盐城 扬州 镇江 宿迁
    江西
南昌 景德镇 萍乡 九江 新余 鹰潭 赣州 吉安 宜春 抚州 上饶
L   辽宁
沈阳 大连 鞍山 抚顺 本溪 丹东 锦州 营口 阜新 辽阳 盘锦 铁岭 朝阳 葫芦岛
N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包头 乌海 赤峰 通辽 鄂尔多斯 呼伦贝尔 巴彦淖尔 乌兰察布 锡林郭勒
    宁夏
银川 石嘴山 吴忠 中卫
Q   青海
西宁 海东 海北藏族 黄南 海南藏族 果洛 玉树 海西蒙古族藏族
S   上海
上海
    山西
太原 大同 阳泉 长治 晋城 朔州 晋中 运城 忻州 临汾 吕梁
    山东
泰州 济南 青岛 淄博 枣庄 东营 烟台 潍坊 济宁 泰安 威海 日照 莱芜 临沂 德州 聊城 滨州 菏泽
    四川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眉山 宜宾 广安 达州 雅安 巴中 资阳 阿坝州 甘孜 凉山
    陕西
西安 铜川 宝鸡 咸阳 渭南 延安 汉中 榆林 安康 商洛
T   天津
天津
    宁夏
固原
X   西藏
拉萨 昌都 山南 日喀则 那曲 阿里 林芝地区
    新疆
乌鲁木齐 克拉玛依 吐鲁番 哈密 昌吉 博尔塔拉 巴音郭楞 阿克苏 克州 喀什 和田 伊犁哈萨克 塔城 阿勒泰 石河子 阿拉尔 图木舒克 五家渠
Y   云南
昆明 曲靖 玉溪 保山 昭通 丽江 普洱 临沧 楚雄 红河 文山 西双版纳 大理 德宏 怒江 迪庆
Z   浙江
杭州 宁波 温州 嘉兴 湖州 绍兴 金华 衢州 舟山 台州 丽水
186-2305-5851

塑度托盘租赁

全部

行业新闻

跨界新闻

托盘百科

政策法规

焦点

大佬小传:他,毕业到“黑快递”公司搞技术,一干就是20年

作者:塑度 2024-01-12   阅读:710

在快递业做CTO,没人比他更长久

2002年的5月8日,上海外滩海关的大钟敲响9下,普善路290号的鞭炮声响震地面。等待烟雾散去,一块牌匾出现在众人面前——中通速递服务有限公司。

在此之前的几个月,小道消息就已经传遍了江浙沪的“快递江湖”。很多人都听说,有位做木材生意的年轻老板要注资2000万元进军快递行业。

这位“大人物”叫赖梅松。实际上,注册中通只用了50万,远没有传闻夸张,但32岁的赖梅松站在这块牌匾前,依旧是成竹在胸。

同样充满激情与期待的,还有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朱晶熙。

中通成立的第一年,朱晶熙辞去了教师的工作,带着自己的简历和一堆技术证书到公司面试,赖梅松没多看这些材料,只和他说:“先试着做做看”。

从技术新兵到CTO ,朱晶熙在中通一试就是20年。

01

“小作坊”如何搞技术

浙江杭州的桐庐县,有着与其他江南小城一样富庶秀美的景致。

20多年前,来自大山深处的农民踩着草鞋、骑着自行车寄发信件,坐着往返于杭州-上海的火车递送包裹,撬动了中国民营快递业的发展。圆通、申通、韵达、百世的发展萌芽都诞生于这一时期。

民营快递企业更具有灵活多变性,更契合市场需求,但当时快递的社会地位十分复杂:一方面,行业已经初具发展规模;另一方面,由于合法地位仍未被确认,民营快递依旧游走在灰色地带,随时会有政策风险。彼时的快递行业可以说是艰难又“上不了台面”。

朱晶熙毕业于师范学校,却不愿意从事家人眼中稳定的教书工作。在大学期间就参与学校网络管理中心搭建、系统研发的他,一心想找一家软件或者技术公司“玩玩”。

刚加入中通时,他还不知道自己进的是一家“黑快递”公司,他只觉得“黄浦江边船靠船”,既然选择了这家公司,上了这条“船”,就要好好做做看。

朱晶熙入职前,中通和“技术”相关的资产只有一台电脑。后来,公司买了服务器和六七台台式机,直接占了当时总投入的一半。

而后的两三年,朱晶熙“一人即一团”,软件、硬件、美工设计、爬墙布线、向外包软件公司提交业务需求、给下属网点做培训……当时每天工作14到15个小时是家常便饭。

2009年之前,邮政法还没有出台,中通的基本策略是生存。公司内部信息化程度低,缺少独立研发的条件,只能从市场上购买产品。而朱晶熙在几次选型中发现,绝大多数供应商打造的都是标准化工具,经常是人在适应系统,而不是针对公司的管理理念做量身定制。

以当时中通的技术实力,纯自研是不现实的。为了从根源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迫切需要一个能快速迭代,愿意和中通利益捆绑在一起的供应商。用最小的成本满足业务的发展,把业务流程摸熟摸透——这是朱晶熙当时的思路。

找来找去,朱晶熙看中了一个只有四五个人的创业团队,选择这样的合作伙伴或多或少有些冒险,他找到赖梅松,又得到了一个熟悉的答复:想试,就去试着做做看。

于是在2006年,朱晶熙大胆启用这家创业公司作为外包供应商。好在,这是一次令人满意的双赢合作。中通争取到了三年内的免费使用,项目方也以这套系统为标杆案例,衍生出一套行业级应用。

“现在让我重来一次,我可能不敢再做这么冒险的决策了。”朱晶熙半笑着说。

02

技术观,始于一场危机

2005年开始,国内电商市场发展蓬勃,海量电商物流需求兴起。淘宝开始与“通达系”签订推荐物流供应商协议,快递企业的核心业务也从商务快递逐步变为电商快递,其中淘宝的业务量最高峰时达到了总体的80%-90%。

订单的增长不仅带来了巨大的包裹量,还有快递流程制度化、规范化的提高,以及快递企业数量的大幅增长。

2008年,淘宝母公司阿里巴巴以诱人的待遇抛出橄榄枝,邀请朱晶熙入职。当时,朱晶熙已经是中通“元老”级的技术专家,犹豫了片刻后,他拒绝了对方的邀请,“我当时的想法是总觉得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完”。

那几年,中通每年保持在40%-60%的增速,相较于阿里,朱晶熙觉得自己有更大的施展舞台。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朱晶熙和赖梅松已经形成了一种战友之间的信任和默契:“这是很多职业经理人在非常职业化的公司,梦寐以求的信任关系。”

朱晶熙告诉36氪,很多技术出身的空降兵,到其他企业不一定能得到老板的重视,甚至“水土不服”。而他在中通,不仅不存在这种苦恼,甚至一些重要的决策,赖梅松也都放心让他负责,甚至直接决定。

这主要是在快递江湖“群雄混战”时期奠定的基础。

当时,由于“通达系”绝大部分快递运营网络资源,掌握在各区域负责人手中,因此容易出现诸侯割据的现象。一个车库、几张桌子、一台电脑,几个业务员就可以办一家快递公司。不少人都想自立门户,摆脱“打工人”的角色。

早在2003年,有某知名快递企业的部分高管和加盟商“叛变”,快速斩断总部和其他各地之间的联系,转投了当时刚成立不久的新公司,导致全国的快递网络瘫痪,业务陷入停摆。

这场震惊快递江湖的“藩王之乱”,给中通敲响了警钟。总部如果对加盟商失去管控,任由其野蛮生长,一旦地方诸侯起义,快递网络随时可能瘫痪。

在赖梅松的支持下,技术部门研发了一套更流畅的一体化快递管理系统,统一部署,替换原有的区域管理系统。这一方案打通了各网点的数据,更便于协同管理,也能让总部提前试探到一些潜在的风险。

而朱晶熙自己也意识到,作为技术从业者要进一步加强对内部业务和整个行业的理解,不是一味地去追求技术的先进性或技术的深度,而是真正让技术服务于业务,产生价值。

03

电子面单改变了行业

作为“三通一达”里成立最晚的公司,中通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家。其市场份额由2011年的7.6%增至2021年的20.6%,十年内几乎翻了两倍。

这十年,快递行业从传统向科技转变,分水岭就是电子面单的应用。

朱晶熙还记得2008年到中国邮政分拣中心参观时,无人分拣7*24小时高效作业的场景。而“通达系”的流水线还需要大量的工人手动操作。那时他就清楚,制约效率的不是技术,而是数据。

其他的友商也做过一些尝试,比如通过高速扫描仪把底单扫描成电子影像,然后安排大量的人看着图片把收件人、发件人的信息录入到系统里。不过这种方案还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时间成本、准确性、及时性都存在问题。

2014年菜鸟推出电子面单,将传统面单电子化、数据化,这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如何调动网点业务员以及C端用户接受全新的模式,是实打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朱晶熙笃定,电子面单是带给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引擎”。对于平稳上升期的中通来说,这是技术为快递带来的变革机会。

传统的纸质五联面单,成本高、易出错,最关键的是数据无法有效留存。而电子面单不仅解决了传统纸质面单因字迹不清晰寄错、送错的问题,也完成了对原始数据的采集和录入,甚至还能进一步降低成本。

中通内部也有不少保守派认为,传统的纸质五联单承载着诸多管理功能,例如线下交易和增值功能。如果换成电子面单,有些隐形的功能就会丧失,因此投出了反对票。而且,电子面单当时在行业的应用占比并不高,几家规模比中通更大的快递公司对于是否使用这一“新物件”态度也很摇摆。

朱晶熙不得不去游说赖梅松,强调电子面单的“好处”。特别是削减成本,每单省一毛钱,能够把这一毛钱让利给客户,赖梅松听完认为这件事情非常有前途,给出了一张分量很重的赞成票。

朱晶熙说:“中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把每一笔小账算清楚,就能带来很大价值。”

正如中通后续把电子面单越做越小。由以前的三联到两联再到现在的一联,纸张大小从11公分减到了5、6公分。每单可以节省2到3分钱左右。如果按中通220亿单的年业务量来计算,每年可增加三到四亿的净利润。

2015年,中通电子面单的普及度达到了95%以上。到2016年,中通的电子面单普及度在全行业中最高。

“正是有了这些,我们才有了第一手原材料,才走上了技术的道路。”朱晶熙表示,在这个阶段,随着科技研发需求的加大,IT部门也从几人到几十人,为可预见产品进行布局,中通的技术实力成功踏上了第一步台阶。

眼下,中通自研的“中天”核心业务系统,每天处理千万件包裹和PB级别的数据量,实时追踪每一个包裹的足迹和处理状态,满足自动分拣的需要。

用户端对于电子面单带来的使用体验最为明显。以前,用户查件需要现提供快递单号;现在,只要输入手机号码,就能一键匹配和查询。

电子面单把中通的业务从线下搬到了线上,打通了上下游,给数字化的供应链提供了数据支撑。

而电子面单的普及,也与中通后来居上的这个时间点非常吻合:2016年,中通的市场份额达到了国内第一,并一直保持至今。

04

业务全面线上化

大约在五六年前,就有细心的用户注意到,快递员上门取件时,会随身携带一个类似手机的智能终端。之后,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

2015年,中通技术团队针对快递员开发了“掌中通”APP,置于智能终端内。有了这套应用,快递员的收派工作也搬到了线上,实时获取包裹状态和订单信息,缩短了问题处理时间,提高了沟通效率。

其实,在做掌中通的时候,行业里已经有一些统一的解决方案。中通有一家投资的企业也在做类似“掌中通”的应用。

当时,赖梅松觉得这个项目完全可以交给第三方来做,业务部门也觉得第三方更有经验,产品相对更成熟。但是站在技术角度,朱晶熙坚定认为核心的工具,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上,第三方的产品无法完全站在中通的角度,针对快递员的需求做产品设计。

“例如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快递员的真人核验,一步能做到的,第三方产品往往变成两步,产品体验不够好。”

朱晶熙跟业务方进行了一些沟通,最后说:那我们两个方案一起跑行不行?把决定权交给用户、交给市场,大家一起干。

这种竞争提振了技术团队的士气,“干不好的话,这个项目就被外人拿下了,所以大家卯足了一股劲。”

经过近半年的开发,掌中通1.0上线时,以录单揽件、收件扫描、派件签收这三大核心功能的体验,赢得了快递员的认可,在赛马机制下胜出。

随着中通业务体量的提升,“掌中通”迭代了若干个大版本,为了解决高并发,中间重构了好几次,后来产品陆续增加了即时通信、隐私名单、路径优化等功能。

截至2021年6月,每天有30多万名快递员使用掌中通,单日扫描4500万次,语音、短信、网络电话的发送量为650万。

2006年,中通每天的业务量不到 10万单;如今,其单日平均业务量已超6000万单,很多数据的采集都依赖于前端产品。

“现在回头看,如果没有掌中通,我们很难越过加盟商管理快递员端,也没有中通科技部门存在的意义,”朱晶熙说。

通过电子面单加“掌中通”,中通实现了大家常说的四个“在线化”。即业务在线,管理在线,快递员在线,以及用户在线。

而中通的技术团队也通过自研百余个软件系统和数字化工具,覆盖了快递业务全场景、全链路。“现在大家谈数字化转型。其实在内部我们从来不会夸大一些项目,更多的是靠目标型驱动,而不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朱晶熙告诉36氪。

目前,中通也在内部推进“量本利”项目,颗粒度精准到具体的人、货、车,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订单的信息,分析哪些包裹对中通具有更高的价值。

05

中通的危与机

眼下,极兔成为行业黑马,京东收购德邦快递,原本稳固的竞争格局重新调整之后,给“通达系”的市场份额带来不小的压力。

朱晶熙判断,未来两三年之内,快递行业仍会处于“不太稳定”的阶段。

在今年的内部会上,赖梅松提出了“几个确保”,包括确保市场份额、确保盈利能力和确保服务质量,概括起来就是中通快递的主战场不能丢。

实际上,“通达系”之间没有太多秘密可言。“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哪家公司先上,哪家公司后上,最多只差一两个月。”朱晶熙表示,大型项目其实大家都在做,在细节上的打磨,才能分出胜负。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快递行业的现状:服务同质化,以及为了抢夺商家资源,把竞争的注意力放在了价格之上。

朱晶熙坦言,中通过去通过性价比得到了大部分客户的认可。而在消费侧,提到快递,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顺丰,而不是“通达系”快递。

随着“0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服务买单,未来快递行业的竞争本质,一定是追求更高的效率和优质的服务。针对这一点,行业内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的共识。

因此,朱晶熙判断,快递市场将很快由消费者来引导。如果“通达系”不快速提升用户体验,很可能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

在接下来的竞争中,技术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例如中通目前在着重通过技术来优化和改善服务,通过大数据建立客户画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包括派前电联、隐私面单等,已经在部分区域和场景上线。

“除了脚踏实地,技术有时也要仰望星空。”在中通千余人的技术研发部门中,有一支约50人的业务创新团队,其主攻方向是无人机、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在朱晶熙看来:“只有把握新的机会点,提前储备技术拿到船票,才有机会给快递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但他始终认为,中通不是一家科技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应用的公司。

“物流是一个非常务实的行业,技术和业务的融合度越高,竞争力则越强。对于技术,我们不求最新、最好,而是要最契合。但毋庸置疑的是,在中通,越有技术,就越容易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来源/数字时氪(ID:digital36kr)

作者/包校千

编辑/Lina

上一篇:多重保障为“生鲜季”护航,顺丰构建从田间到餐桌一站式解决方案

下一篇:商战:一年卖出100亿件商品,字节跳动要杀入淘宝腹地